人工智能已然成为2017最热的一个风口,但随着大量资本的涌入和技术的参差不齐,AI行业变得喧闹、浮躁。
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态度有三种,一种是过于专业的底层算法和逻辑,让一般吃瓜群众对人工智能“神话“或者“妖魔化”;一种是从业者对披着人工智能外衣的“伪技术”的傲慢;另一种则是因人工智能的出现而发生变革的行业从业者,他们对人工智能更多是恐惧带来的偏见。
稍带一些理性的去看人工智能,它更像是一种工具或手段,但并不是我们能够完全依附的载体。或许,正是那些对还在早期成长阶段的人工智能的过分解读,招致甚至加重了对它的质疑。
然而,医学领域本身所带有的严肃,甚至还有一丝神圣的特殊定位,使新的技术方式、理念都难以切入到这个行业当中,也因此使它成为这个时期最敏感、谨慎的一环。
王亚擘和赵胥砚正是在这个敏感的时期里,经历过质疑声、熬过初创时的艰难,却始终保持理性、留有情怀的创业者们。
2011年,神州德信成立,这是一家在医学信息化以及医学影像诊断与量化分析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创始人孟鑫是清华大学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后,具有力学工程、图像处理以及生物医学等学科背景。那时候的神州德信还没有成为一家企业的“模样”,更多的像是一个专注于研发的工作室,直至2014至2016年间,王亚擘和赵胥砚的逐渐加入,他们分别负责整体管理及市场销售工作。

神州德信 王亚擘
在此之前,王亚擘是金融专业出身,赵胥砚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并在大数据领域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我们结识于一次业务合作,并且我们家里人都有着医学背景,所以从小的耳濡目染,对这个领域都不陌生。”赵胥砚说道。
神州德信 赵胥砚
三年多的技术积累,加上研发、落地、市场等各个角色的完善,神州德信才真正准备好在医学成像领域开始发力。
神州德信目前的核心产品是智能数字影像FACT系列,主要集中在人体的肺部和眼部两个领域。
为什么选择这两个领域?
王亚擘告诉IT耳朵记者,在原研时期,肺癌在国内外都是一个高发病种,每年死于肺癌的人数高达59.1万人,是我国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率最高的病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得出,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的为11.4%,人数高达1.14亿,居世界首位。并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全世界导致视力缺损和失明的主要原因,统计显示,在30~39岁失明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占16%。
然而,目前医疗领域的发展水平,还并未研发出根治肺癌和糖尿病引起视网膜病变的方法,因此,只能从早期的预防发力。正如王亚擘所说,“开发一种稀有的病种对于医学领域的作用及影响力都不会很大,并且,对于一个初创企业而言,发展的瓶颈也相对较多”。
赵胥砚说,打造狭义医学“数字人”是神州德信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
他告诉IT耳朵记者,“目前能够把人数字化的手段中,影像学是最优选择,这其中最大的技术特点在于量化,只有把人体器官3D立体还原之后,经过精细的分割、量化、分析之后得出的相关的数据才是足够准确的。这同时也是神州德信最大的技术优势。”
他们选择从数字肺和糖网开始切入。
目前,神州德信关于肺部的产品包括肺癌在线筛查平台,以及数字肺影响分析系统。肺癌在线筛查平台通过自动检测、分割、量化肺结节之后,再多平面、多角度联动精确定位监控肺结节,并经过人机交互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早期肺癌风险评估及计算机辅助临床解决方案。
数字肺影像分析系统中包括数字肺系统、肺癌计算机辅助诊断、肺密度量化分析等8种具体系统功能。以数字肺系统为例,通过全自动检测、分割、标注、量化、3D可视化肺部组织结构,如:肺叶、肺裂、支气管、肺结节、肺动脉及静脉血管等,再通过对自动分割部分的手动删除及修正,提供直观、全面的实时三维成像,最终达到精准、细致的肺部组织分割与量化分析。
糖网筛查作为神州德信的另一核心产品,对糖尿病诊疗的患者进行糖网筛查,让患者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加强患者对“糖网”病的知晓率。而传统的人工筛查极大耗费医生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对严重眼病患者的检查、手术等其他重要工作。“糖网”病云网自动筛查平台,更有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
经过各合作案例数据得出,目前神州德信的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所得的分析结果准确率可达97%以上。
随着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企业越来越多,王亚擘表示,神州德信与众不同的地方有两点:
其一,技术流派不同。市面上大多切入医疗领域的AI企业主要通过与医院建立科研合作关系,不断进行数据的采集和算法的完善。而神州德信并不是单纯的依靠人工智能,而是将一些专家的经验结合医学影像专业知识,再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进行深度学习,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因此更注重于临床应用,能够帮助医院解决实际问题。
其二,神州德信的发展理念在于能够把概念实现量化,成为可复制的、可重复的科学,把医疗这一非精准科学变成一定意义上的精准科学。
自从加入到团队以来,给赵胥砚留有的最深印象是,他面临种种质疑,不断攻占市场时的每一个节点。
2016年,赵胥砚一个偶然的有机会接触到了301医院(北京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方面的专家。“这项合作我用了8个月的时间,最开始的时候,技术人员的交流很难得到专家信任,到后来通过PPT进行技术展示,逐渐增加了对我们的信任度,再到最后给医院看到我们软件的实际操作,最终专家们对产品给予了充分的认可。”赵胥砚回忆道。
现在的301医院呼吸科内科的大楼里,专门有一间数字肺胸部影像研究室,将神州德信的产品用于临床工作。
“糖网”成熟之后,王亚擘回忆起与国内一位眼科专家在温州见面的那天,“那天我们一直等到晚上11点多才见到那位专家,原本只希望能够有10分钟的时间来让我们展示产品,出乎意料的是我们谈到深夜1点多钟,产品也得到了认可”。
今年3月,神州德信正式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达成合作,共建了“数字眼研究中心”。
人工智能只是一种手段,医疗才是本质。
技术手段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为本质提供相关的服务和产品,考虑到医疗、人工智能、影像学,三者结合方面的人才稀缺,以及未来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神州德信预计将于明年在某些高校开设相关专业。
据赵胥砚介绍,随着市场的不断拓展,神州德信的商业模式也逐渐清晰。一是直接向相关医疗机构销售产品,二是通过一些医疗渠道,铺设市场,建立合作平台。目前,神州德信在肺部的产品技术已经落地于301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20多家医院,糖网也已落地于同仁医院、温州眼视光等70多家医院。
当谈及未来的发展,王亚擘表示,神州德信目前正在准备A轮融资,关于新产品的开发将从乳腺、心脏、大脑等人体器官着手,并开始进行云存储产品、大数据产品研发,最终实现从影像处理到大数据分析再到人工智能的转变。
在整个的聊天过程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大量研究表明,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进行肺癌筛查,及早发现病变。因为早期筛查出肺癌病症,患者的生存率高达90%,否则,生存率将低于5%。
理性又客观的数据,不允许我们忽视现实的可怕。或许对于医院来说,治疗的利益远高于筛查的利益,所以这是医德和利益的冲突。
正如王亚擘说:对于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医者的责任和医德的体现。出于时间成本和经济压力的考虑,我们更希望看到许多癌症病发的潜在患者,在早期阶段就能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这同样也是神州德信不变的初衷。
四年多的时间里,神州德信在2013年获得中国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证,2015年,获得美国FDA(食品药品管理局)认证,并不断与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权威的医院建立合作。然而这些年,它却鲜少出现在大众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