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视科技:在“小题”上“大做”AI 2025-05-04 评论 liuxue 自从马云演示了“刷脸”技术后,“刷脸支付”秀让人脸识别技术成为当年最大热点之一。四年后的今天,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电子商务、银行、金融、安防和交通等领域。创新工场CEO李开复认为,旷视科技、商汤科技、云从科技和依图科技四家公司是AI(人工智能)视觉领域的独角兽。 创建于2011年的旷视科技,是四个独角兽中成立最早的公司,入选了全球知名创投研究机构CB Insights第三个年度人工智能初创企业100强,并率先实现赢利。估值超过20亿美元、顶着诸多金字标签的旷视科技在经历资本市场喧嚣之后,能否真正化蛹成蝶? 阅读详细内容
电动车的福音!我国有望率先建成空间太阳能电站 2025-05-04 评论 liuxue 开电动汽车回家,近年成为春运模式中许多人的“新挑战”。拥堵的高速公路上,不乏趴窝的电动车身影。 这样的悲剧有望杜绝。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13日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如果我国建成空间太阳能电站,电动车或能随时随地充电,不再有“断粮”之忧。 当然,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应用远不止如此。它的作用有多大,离我们的生活还有多远?庞之浩进行了介绍。 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阅读详细内容
数字化革命转折时期的地方小报 2025-05-04 评论 liuxue 报纸停刊,在今天看来似乎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从2015年开始,就传出了纸媒利润率暴跌53%的消息,此后2016年《京华时报》和《东方晨报》两家报刊的停刊,似乎打响了传统媒体消亡与重生的第一枪。此后传媒阵地在微博热搜、微信公众号10w+和个性化资讯推荐算法之间来回流转,却也再少有人关心纸媒的命运。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在朋友圈里为一线城市的都市报扼腕叹息播撒情怀时,几乎很难有人想到那些三线、四线包括县级地方纸媒,也正面临着同样的命运。 这些纸媒的可替代性极强——一个县城内所发生的故事,很容易被“吃喝玩乐在X县”这样的公众号每天五条推送讲完。 阅读详细内容
人工智能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直接解读人脑电波 2025-05-04 评论 liuxue 在近期发表于bioRxiv的3篇论文中,3个研究团队各自展示了他们如何将神经活动记录解码成语音。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神经科学家正在教导计算机直接从人脑中读出单词。近日,《科学》(Science)杂志的专职撰稿人凯利·塞维克(Kelly Servick)报道了预印本网站bioRxiv发表的3篇论文。在论文中,3个研究团队各自展示了他们如何将神经活动记录解码成语音。在这3个研究中,研究人员在进行脑外科手术的患者大脑上直接放置了电极,当他们听取语音或者大声朗读文字时,这些电极就记录神经元的活动。接着,研究人员尝试解读患者听到或说出的内容,患者大脑的电活动都转化成了某种程度上能够理解的声音文件。 阅读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