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Style Options

Layout Style

Colors schema

方向

电话 : (86-532) 8868 - 5316 QQ : 9995 - 9133

把思维外包给机器,会让人类变愚蠢吗?

1

  荷兰裔美国作家房龙(Hendrik W。 van Loon, 1882-1944)因作品深入浅出,颇受青少年喜爱。他于1934年写了一本书叫《发明的故事》(The Story of Invention)。与他同年出生的另外一位美国作家凯利(Fred C。 Kelly, 1882-1954)早他10年也写过一本书,叫《懒惰的智慧》(The Wisdom of Laziness)。这两部作品中都阐释了同一个主题,那就是,对勤奋的“贬斥”和对“懒惰”的“褒奖”。

  懒惰促进文明

  房龙在他的书中写道,万物都有惰性,在无所事事的环境中,就连一只小虾米也不会去做任何勤奋的努力,生活的目的就是继续活着。那么,按照房龙的推理,勤奋的目标就是为了哪一天可以懒惰,而不再勤奋了。

这项AR技术将你活生生地“解剖”给别人看

一般来说,理疗师要想学会一身本领肯定要掌握基本的解剖学,但如果不与真的尸体打交道,只从课本上学习理解起来却不够直观,不过这一烦恼就要画上句号了,因为全新的AR系统能通过投射不同层次的肌肉和骨骼让你了解人体的详细构造。

1

这项技术名为“增强工作室”(Augmented Studio),它就是为了理疗师培训而生的,通过这项技术,学员能弥补理论和实践间的巨大鸿沟。

“皮囊之下”

通过安装在支架上的追踪传感器,这套系统能直接将肌肉和骨骼的图像投射到志愿者身上。图像也相当智能,它们会自动适应志愿者的身形并跟随志愿者的动作进行调整,这样一来参与培训的理疗师就能清楚的了解人体的工作原理了。

除此之外,学生们还有“动手”的机会,培训教师和他们可以在投射的图像上“做标记”,这样就能对相关知识做更为深入的了解。

科技改变生活 2050年花式交通工具前瞻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到2050年,从传送管到全景窗口飞机、从自动驾驶汽车到单轨旅行,从太空电梯和到更有趣的飞机,这些高科技交通工具在有生之年有望成为现实。

  为清楚了解2050年可能会出现的高科技交通工具,电子公司RS Components创建了一个交互式模块,并做出一些令人兴奋的预测。用户输入年龄就可以知道还有多少年他们乘坐全景客机的愿望能够成真。

1

  到2020年,由于汽车领域使用了增强现实技术,旅行会更加快速。车辆将能够将交通状况、实时事故警报和旅游景点信息传递给司机。信息可以显示在挡风玻璃上而不是在卫星导航屏幕上。超音速超级高铁有望取代现代火车,以700英里每小时(1,10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满足快速客货运输需求。

谷歌发布“AutoML”新技术 人工智能可自我创造

  今年5月,谷歌揭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一种主要新方法,它被称为“自动机器学习(AutoML)”,它允许人工智能成为另一个人的架构师,并在无需人工工程师输入的情况下进行自我创造。

  AutoML项目专注于深度学习,一种涉及到通过神经网络层传递数据的技术。创建这些层是很复杂的,因此谷歌的想法是创造能够自我创造的人工智能。

  谷歌的这个想法,就是让现有的人工智能创建自己的代码层,而事实证明,它比它的人类技术人员更快、更有效地完成了它的工作。

中国科学家:AlphaGo赢了,但其实它远不及人脑

1

  5月23日,AlphaGo与顶级围棋大师柯洁上演巅峰对决,许多看客认为,柯洁也许可以拿下这一局,但落败还是不可避免发生了。

  时至今日,人工智能的应用方向层出不穷、饱受期待。欧盟启动了投资十亿欧元的“人类脑计划”,美国启动了“美国脑计划”;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我国也即将启动“中国脑计划”,发展脑科学与类脑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目前还远不及人脑

  什么是类脑人工智能?它与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发展类脑人工智能?带着好奇,记者走进了5月13日刚刚在安徽合肥成立的“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Copyright © 2013~2021 TopLink.cc    备案号:鲁ICP备170132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