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Style Options

Layout Style

Colors schema

方向

电话 : (86-532) 8868 - 5316 QQ : 9995 - 9133

未来的可穿戴设备 或许是变成人类第2层皮肤

  来到 2017 年,科技在消费领域的前三驾马车“可穿戴设备”、“无人机”以及“智能家居”之中,似乎只剩下“可穿戴设备”的前景,让人有些担忧。

  随着大批可穿戴设备相继涌入大众电子消费市场,如今创新乏力、功能雷同的可穿戴设备可能已经很难打动普通用户的心。在前景的不明朗、消费者的热情被消耗殆尽的大环境下,以 Google Glass、Jawbone 等产品为代表的第一批“拓荒者”,也已经率先退出了市场。

0

(图自:Electronics of Things)

  不过,一些新的形态或许会改变可穿戴设备的未来。比如说纹身,这门存在了几千、甚至更久的古老技艺,现在也开始要与科技融合,并与时俱进,变成人类的第二层皮肤了。

火星殖民者最佳营养食物:或为尿液种植的螺旋藻

0

  未来人类登陆火星,富含营养的植物是保证人类生存的重要环节。目前,一位高中科学家提出,采用人类尿液种植螺旋藻,这可能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超级食物”。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螺旋藻可能成为未来火星殖民者的超级营养食物?目前,美国一位获奖高中科学家提出最新观点,并表示未来火星殖民地可以用人类的尿液种植螺旋藻,这样可以节约宝贵的饮用水。

  蔡斯·毕肖普(Chase Bishop)是2016年NCSAS科学竞赛的获奖者,目前,他又将自己的精力投入一项新的研究项目——探索火星表面种植螺旋藻的可能性。据悉,在高中学习期间,毕肖普对于人类移居火星设想非常着迷,事实证明,他很擅长利用创新而又简单的项目来探索其可能性。

SIM卡将逐渐消失,eSIM卡的风口已来?

  2011年,苹果公司向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申请了一项虚拟SIM卡专利。苹果称该专利可以让用户无需使用SIM卡就可以直接访问运营商提供的无线网络服务。

  2014年9月,苹果在发布iPad Air 2时首次将eSIM卡的概念(又称为“Apple SIM”)带到了实际产品中。

3D打印技术造世界首个软体人工心脏,能跳半小时

雷锋网消息 日前,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博士生尼古拉斯·科尔斯(Nicholas Cohrs)领导的团队,运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软体人工心脏。

0

3D打印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医学领域当中,给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目前用于泵送血液的人工心脏泵等装置仍存在许多缺点,比如金属和塑料材料难以与器官组织相融合,其不自然的运动方式也会给血液造成一定损伤。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比如寻找塑性泡沫等生物相容性材料,以创造出更接近人类心脏的人工心脏泵,用更安全、舒适的方式来保持血液泵送。

  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家能够用柔软坚韧的材料制造出复杂的内部结构,打造性能更加优越的人造心脏。

人类天生会“用眼”有遗传依据

0

  科技日报北京7月17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显示,在人类成长初期只能“用眼观察”来收集信息,这种能力居然是可遗传的,而自闭症患者的此功能受损。这是科学家们首次直接能追踪的人类遗传影响。

  美国埃默里大学科学家华伦·琼斯及其同事,此次开展了一系列眼动追踪实验来评估人类面对社交场景时的差异,包括对面孔和相似面孔的关注水平,以及单次眼动的时间、方向和目标。测试对象是338名幼儿,其中有166名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88名被诊断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非双胞胎和84名对照独生子女。

  研究团队发现,同卵双胞胎之间的反应是类似的(一致性达91%);而异卵双胞胎的一致性较低(35%),这表明这一类行为受遗传因素很大影响。此外,遗传最高的特征,包括对脸部、眼睛和嘴巴区域的偏好性关注,在自闭症儿童身上也有所减少。

Copyright © 2013~2021 TopLink.cc    备案号:鲁ICP备17013236号